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我们的节日

[我们的节日·清明]树葬、草坪葬、生态葬……绿色生态安葬,让清明节更“清明”

发表时间:2023-04-04 | 来源:川江都市报

 

  一年一清明,一岁一追思。提起清明,殡葬与祭扫是群众绕不开的话题。办好“身后事”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,绿色生态殡葬,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

  

  绿色生态殡葬,与大地、鲜花融为一体(南寿山墓园供图)

  目前,市民对绿色生态殡葬的认知水平如何?泸州当前可选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都有哪些?殡葬与祭祀又有哪些新风尚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
  绿色殡葬逐渐获市民认可

  “厚养薄葬”让清明更文明

  没有吹鼓手,使用小音响;不坐流水席,一人一碗大锅菜;骨灰盒代替大棺材……这是泸县奇峰镇交通街居民杜小兰(化名)描述她外公的丧事场景。就在不久前,杜小兰的外公因病去世,家人不知道该如何操办,母亲本想“随大流”,让外公热热闹闹地“走”,但杜小兰和姨妈们认为“一条龙”服务花样多且消费高,外公生前再三叮嘱过“丧事从俭”,在一家人反复商量下,最终还是选择了丧事简办。

  “过去,攀比婚丧嫁娶的场面,在老家已成为一股风气。”杜小兰告诉记者,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孝顺老人,应该提早把这笔钱用在改善老人生活上,而不是去攀比场面,“厚养薄葬”才是子女尽孝的最好方式。

 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,越来越多的人更是打破旧俗,树葬、草坪葬、生态葬等绿色生态殡葬为市民所认知和接受。“如今,随着‘厚养薄葬’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,市民群众对草坪葬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了。”泸州市南寿山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营销发展部主管晏俨解释,草坪葬就是把逝者的骨灰埋在草坪下,与草为伴,让生命回归自然,汲取大地的精华,与天地融为一体。这样不仅环保,而且不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。

 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,位于南寿山墓园西北面的新园区——勤园,正如火如荼建设中,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用。晏俨表示,勤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造,园区设置般若台、此时海、观景阁、仁孝文化广场等众多景观,前来扫墓祭奠的亲人看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坟头和墓地,而是郁郁葱葱、春意盎然的“生态公园”,这对安抚生者、寄托思念也很有意义。

  据泸州市南寿山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部经理潘钊介绍,南寿山墓园提供节地生态安葬墓位共计1.4万余个,其中新园区节地生态安葬墓位约3000个,新园区以释家五根理念构建信园、勤园、念园、定园、慧园五个园区,着力打造一个节地生态绿色安葬的人文纪念公园。

  在采访中,越来越多的80、90后表示更接受绿色生态殡葬理念。“这种方式不仅环保,还能给后代减轻压力”,今年刚满40岁的市民周先生说,让生命回归自然,造福子孙后代,才是生命的最好的延续。

  “把自己葬在花园里或是一棵大树下也挺不错的,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非得进公墓。可能年龄大点的人受传统思想影响,觉得去世后得入土为安,但是我们年轻人思想开放,不会拘泥于必须要有公墓。”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戴女士今年26岁,她表示,从个人角度来说,现在国家正在提倡生态殡葬,以后她也会选择绿色殡葬。

  绿色葬礼催生“智慧殡葬”

  节地生态安葬惠民更“清明”

  日前,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,泸州市树立“智慧殡葬推进移风易俗”理念,通过“仁孝福寿”小程序平台,推出“网上纪念馆”和“代客祭扫”功能。“市民可在线购买虚拟鲜花、丝带、纸钱等进行线上‘云祭祀’,亲人不用到达现场,用手机、电脑等移动设备远程实时祭扫,或通过殡葬服务机构人员以代客扫墓的方式进行祭奠。”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目前,泸州市已有1万多群众参与了“云祭祀”,完成了上百次的“代客祭扫”。不但为群众提供了便利,还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扫,树立了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。

  据介绍,按照“保基本、广覆盖、可持续”原则,泸州市还推动实施一系列绿色惠民殡葬政策。从2018年3月1日起,对去世后在市域内殡仪馆火化的具有泸州市户籍的城乡居民等群体,免除遗体接运、冷藏、火化、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。这项惠民政策的推出,不但降低了群众殡葬成本,还促进了泸州殡葬事业绿色惠民发展。

  此外,据泸州市南寿山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南寿山墓园也向城镇(乡)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和农村“五保户”等提供了七项惠民举措。同时,推出“生命之树”纯生态公益墓位,全部向社会免费提供,引导公众树立厚养薄葬、文明节俭、生态环保的殡葬新理念。

  此外,为弘扬传承优秀家国文化、培育文明祭扫新风,泸州市还组织开展系列文化祭祀活动,穿汉服、吃青团,用文明方式推动祭祀文化传承。清明节临近,市民政局也联合相关单位发出倡议,呼吁市民做文明守礼祭扫的引领者,共度一个文明健康、绿色环保的清明。

  记者 罗青

责任编辑:编辑/美编

网站群 四川省地方文明网站 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新闻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